【地评线】金羊网评:读懂重阳节的深深“情”意
九月初九,“登高节”“重九节”“茱萸节”“菊花节”……不知不觉,又到一年重阳日。
重阳节怎么也绕不开“孝”这个话题。
这既与九月初九祭祖的传统文化有关,也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“老年节”。 九日重阳数,三秋万实成。
这个具有浓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,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唤起整个社会尊老敬老、践行孝道。
特别是,从某种意义上讲,重阳节也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,照见每一个人敬老孝老的真心、诚言与笃行。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,是没有希望的民族;一个忘却来路的人,同样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。
每一位老人都是从年轻中走过,每一位年轻人也都由老人们用曾经的青春与爱哺育长大。 过好重阳节,感悟节日文化,做一个知来路、念老路、走正路的人,当一个知感恩、懂回报、扬善德的新时代奋斗者,归根结底就是要做深做实一个“情”字。
要在知“情理”中春风化雨。
有句话说的好,心中有孝,孝中见行,天天都是重阳节。
敬老与孝老确是重阳节的“标配”,但却不能沦为节日的“专属”。 否则,林林总总应景式、活动式的行为,何尝不是对真孝的贬损?所谓“孝道”,关键在“道”。 而这个“道”,最朴素的认知就是懂得节日与日常的关系,不仅节中有孝,更在日常尽孝。 相信,即便是一个电话、一次餐叙、一次扶助等,都是敬老之德、反哺之孝的美好诠释。
要在用“情感”中走入心底。 大小活动、各种礼品、多样形式,已经成为重阳节的一道别致风景。 践孝如作文,要有形式,但更重内容,形式说到底是服务于内容。
送礼物、出门旅游、买保健品……眼花缭乱的行孝方式的背后,我们是否真正审视过——老人们究竟最需要的是什么?心愿还有哪些?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完成?情感,不仅要出自内心,也要走进内心。
这样的情感表达,才是最有方向感、最能打动人、最具美感的。
尽孝,如果把起点摆在了走心,用出真情、坚持长情,就不会迷路。 要在有“情怀”中放大格局。
小孝在亲,大孝在忠,这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之一。 国是千万家,家是最小国。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,尽览当前的繁华与幸福,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深深地体会到——没有党的坚强领导,国家的富裕强大,又怎能有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让我们去尽孝长辈,让曾经为党和国家奋斗奉献的老人们安享晚年?“国家好,民族好,大家才会好”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,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”……这些至理至情的话语,让大孝与小孝紧紧相连、相互促进。
也只有14亿中国人民在历史的卷册中烙下一个大大的“孝”字,中华民族才能加快实现伟大复兴梦。 不忘来路,阔步正道。
重阳节践行孝道,既要在情理、用情感,也要有情怀。 孝老与报国结合,感恩与奋进共融,就能照见小家与大家的幸福、当下和未来的美好。
(金羊网文/陈孝斌)。
(责任编辑:admin)